![]() |
勇氣小卡(正面) |
下定決心,背水一戰
舉家搬回南部,整理收拾和面對房子大小狀況已經疲於奔命,孩子們也面臨人生的大挑戰—上幼兒園。去年曾經挑戰過,但結果非常慘烈,今年下定決心背水一戰,慘哭依舊,但適應力果然隨年齡增長。
戰況激烈,心柔軟但志堅定
第一戰
第一天送入園時戰況激烈,孩子被老師抱著,伸長了手也喚不回媽媽,下午去接時,孩子在教室內一看到我,淚水就這麼不聽使喚地落下,小人兒邊繼續吃著點心,邊抹掉淚水,仍是等到吃完、收完才跟著老師出來找媽媽,而不像去年那樣一看到我就狂哭奔過來。返家後只要一想起要上幼兒園就會大哭,難過的情緒淹沒過一整天學校活動的記憶,無法分享任何片段,反覆哭了幾十次,才終於睡去。
第二天送入園一樣慘烈,但老師回應孩子在參與教具操作上有較開心的表情,也願意主動開口表達,食慾也稍增加,觀察到哥哥會想去探索環境,但因弟弟不敢而卻步,當老師詢問明天還要來嗎?弟弟竟點頭回應(這麼小在老師面前就會隱忍了)。當然回家後還是會反覆哭泣,但當我問他們是什麼情緒時,他們可以選出是「難過、害怕」,而不是因為生氣。
第二戰
進一步引導,他們能說出因為怕小朋友牽手以及想跟媽媽在一起,當我一同理他們的情緒時,他們開關又被打開,不斷地哭泣。孩子像是害怕睡著後隔天醒來又要面對上學似地,撐著不肯入眠,我們一來一往地重複「說出情緒想法、同理、哭泣、擁抱安撫」十幾次,才漸平穩。
第三戰
下午去接孩子時,看到他們臉上表情明顯放鬆許多,返家後雖然還是會間歇哭泣,但已能夠主動分享學校見聞,我說要畫一個愛心勇氣卡片給他們,孩子會反問:可以帶去學校嗎?放書包裡可以拿出來看嗎?
其實對於上學,他們心裡是明白的,只是情感上仍是難過、抗拒的。媽媽我能做的還是持續陪伴表達與同理情緒、擁抱安撫,這晚,孩子們主動說:我哭哭,因為難過,怕上學看不到媽媽。
![]() |
勇氣小卡背面(有爸爸媽媽)。孩子說要會動的、真的爸爸媽媽,我說有照片但要再等等,我先用畫的 |
陪伴經歷情緒,會哭還是很勇敢
我:你們很棒,努力上學,會玩玩具、認識新朋友,真的很勇敢(舉繪本例子)。
孩子:可是我會哭哭(似乎覺得哭就不是勇敢)
我:我知道啊,雖然會哭,還是有去上學,真的很勇敢啊!
孩子:(大哭)
看見個別差異,我們與孩子原來都一樣
雖然我都有留意不會因兄弟次序而有特別期許,但哥哥從小就較願意配合,情緒有時會突然暴走,個性上稍會壓抑,弟弟則是情緒較外放型,因為情緒常會宣洩,反而在整個適應過程會後來居上。
若問我,你怎麼能有耐心每天這麼做?因為我明白我們和孩子都是一樣在面對,我們面對孩子哭鬧的挫折,不也是孩子面對不想上學的挫折,感同身受也只是剛剛好而已啊!
接下來的第四天和以後的每一天,我想都要反覆經歷這些過程好幾次,但每一天都會比前一天再好一點。我們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,給予穩定的支持與陪伴,就能夠讓孩子自己長出力量,展翅飛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