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3年11月20日 星期一

[ 簡報奉行 ] 日本23年式醫學簡報:以大腦雲端學習,迎接簡報新紀元

作者:羅紀萱 臨床心理師




繼2018年東西簡報在台南,以及2021年簡報認知神經科學,到今年2023年日本23年式醫學簡報,每次跟雨狗學習,都讓我深切體會到一份好簡報背後是許多魔鬼細節的堆砌。

前兩次的簡報工作坊讓我最受用,也是影響我最多的,就是讓我學會留意到自己在呈現內容的流暢性與可近性(詳細心得請見東西簡報在台南簡報認知神經科學)。今年雨狗以小林啟醫師的著作《醫療者簡報設計》作為導讀主軸,看似與目前大多對一般民眾演講的我有些距離,但內容其實非常通用接地,把投影片設計的眉眉角角,步步拆解,再分區塊投遞,讓學員易吸收、好消化,學習地紮紮實實。

2021年5月1日 星期六

在生命的起點,承受等量的希望與絕望 ~陪伴早產兒父母面對未知的焦慮

作者:羅紀萱





得知懷孕的那刻,準爸媽們也開始在為自己角色轉換、生活改變做準備,在心中慢慢勾勒起未來的家庭藍圖。不論是在衛教診間或媽媽社群裡,熱門的討論話題總是圍繞著營養補充、身體照護及產兆或其他異常狀況處理原則。

父母所做的一切努力,都是希望確保寶寶能如預期般平安地誕生,而早產卻打破了我們以為努力就可以控制、獲得安全的預想,考驗著父母對於突如其來意外的承受度。

2021年3月16日 星期二

[ 簡報奉行 ] 簡報認知神經科學:成為有感學習者,做你人生的掌舵者

作者:羅紀萱 臨床心理師




上次聽雨狗的簡報書籍導讀,是三年前。這次我再度來到台下當學員,我發現自己對雨狗的認識,又更添深刻,他的極其用心,果然始終如一。

講座中,雨狗要帶領我們導讀「100 THINGS EVERY PRESENTER NEEDS TO KNOW ABOUT PEOPLE (2ND EDITION )」(作者:SUSAN WEINSCHENK),此書主旨在介紹受眾聽簡報時,感官知覺經驗如何影響他們接收訊息,認知神經心理學又是如何影響受眾決定吸收哪些訊息。

當時我心想,難道這100項知識理論,都要學員在6小時的課程裡掌握精髓嗎?於是我做好準備,要進入大腦高速運轉模式,深呼吸一大口,準備READY~GO~之時,才發覺怎麼不知不覺課程已經展開,自然地像RPG電玩中的初心者解任務,一關接著一關前進,這是怎麼回事?

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

乳癌化療懶人包 — 中西醫 × 營養師 × 心理師 一起打包


作者: 
中國附醫乳房外科 鄭伃書醫師
皮膚科 周宛儀醫師
中國附醫中醫內科 李艾玲醫師
中山附醫 謝梨君營養師
慈恩心理治療所 羅紀萱臨床心理師







提到化療副作用,很多人使用的詞彙是:我要對抗它!我要戰勝它!然而,在我心中,化療副作用不是要去「抵抗、戰鬥」的,因為光是聽這兩個動詞,感覺就要花好大的力氣,這對患者來說,實在太累了。

罹癌與治療,對患者來說,是一件不舒服的事,而它已經發生了。此時此刻,與其講對抗與戰勝,我發現「接受」和「同在」,反而讓人更自在一點。

「接受」它發生了,然後與它「同在」。於是,誰也不用討厭誰、埋怨誰、對抗誰,我們選擇和化療好好在一起,互相陪伴度過這段艱辛時期……讓我們練習:與化療副作用「共處」。

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

[ 繪本 ] Mommy's Khimar:以頭巾串連母女之情,渡過分離到重聚之間





Mommy's Khimar(媽媽的頭巾)

某天在圖書館翻閱繪本時,Mommy’s Khimar 這本書躍入眼前,封面溫暖的黃色調以及彩色閃亮的書名標題,搭配媽媽抱著小女孩的畫面,令人忍不住想翻閱。

Khimar 指的是穆斯林女性罩住頭部的頭巾,是以阿拉伯語發音直譯的單字,英文中則是以單字「Hijab」來稱呼。畫面中的穆斯林小女孩就是主角(之一),故事圍繞在她眼中媽媽頭巾的各種樣貌,以及她和頭巾的各種互動。單看簡介和封面,會直覺聯想作者想帶領孩子體驗不同宗教文化的生活經驗,透過感同身受,增加對相異族群的尊重。但在我看來,這繪本不只包含前述目的,還完全體現了兒童心理發展非常重要的概念。

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

[ 繪本 ] How To Grow A Dinosaur:迎接家中新成員,改變不只是失落,也是發展契機





How To Grow A Dinosaur(如何養育恐龍)


一開始看到這本書時,心想大概只是一個關於照顧恐龍的故事。繪本封面可愛的恐龍,的確很吸引孩子目光,直到一邊跟孩子共讀,一邊才發現故事另藏玄機。繪本描述的是恐龍媽媽生下恐龍蛋後,恐龍哥哥眼中的寶寶是什麼樣,如何去了解並且和寶寶互動,讓哥哥與寶寶建立關係。

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

[ 繪本 ] I'm New Here:走過初來乍到的害怕不安,找回信心與安適所在





I’m New Here(我是新來的)


這本書恰巧是我和孩子旅居美國時,第一次去圖書館,孩子隨意從架上取下要我唸的書。繪本裡講的是三位分別從瓜地馬拉、韓國及索馬利雅移民至美國的小學生,對於以英文做語言溝通、閱讀書寫及分享交流的學校新生活感到十分困難。當我唸了開頭的幾頁時,很快地就引起我和孩子的共鳴,因為那也正是我們的處境。

2019年2月23日 星期六

分離之後,焦慮之前





微笑說再見,然後?


家中有二寶以上幼兒的父母,總難免會遇到一個孩子生病需請假,擔心另一個孩子會不會也哭鬧不想上學。如果是孩子同班或班級相鄰,當看到手足被家人帶開時,難過、哭泣似乎可以預期,那只是因為沒有伴嗎?他明明微笑著跟我揮手道別,怎麼之後又哭了呢?

同樣的事情,某天也在家中上演。我跟孩子預告了要帶讀同班的手足看病,他明白整件事情經過,也知道下課爸媽就去接他,喜歡同學的他也表示樂意繼續待在教室上課。當晚返家時,兩人互相分享那天不同的經歷,好像要補上彼此沒參與到的那部分,一切都很平常。

直到就寢前的談話,他才淡淡地說:「今天我有哭,是沒有聲音的那種哭」。

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

媽咪不是厭世,是置之死地而後生





今年母親節檔期上映的一部電影「Tully」(台灣翻譯:厭世媽咪日記),當時看預告就讓許多媽媽們心有戚戚焉。我原以為電影只是呈現母親犧牲奉獻與找回自己的過程,想帶給眾多母親安慰,直到最近真的看完後,才發現電影探討的是更深層、隱微卻刻骨銘心的一個母親(Marlow)的掙扎。

2018年9月7日 星期五

媽媽,我不想死掉 — 孩子怕死亡,更怕想不起你愛他





某天晚上就寢時,孩子如往常般躺在我身上,享受媽媽鬆軟肚子當枕頭的舒適,然而適逢生理不適,我請孩子移駕別處躺,之後開始一陣關於生理期的討論。不知道是否是因為談到血,或是當天早上孩子流了一會兒的鼻血,突然,哥哥一拐彎,哭著說「我不想死」,越說越崩潰。

2018年8月14日 星期二

醜小鴨的覺醒





最近跟孩子們分享一件新奇的玩具—故事投影手電筒,投影的內容都是圖畫,沒有任何文字,所以我根據既有印象,隨興地說著「醜小鴨」的故事,沒想到我即興的發揮,卻意外地觸動孩子內心的開關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