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7年12月8日 星期五

交叉的網狀線條,交織著控制與選擇






孩子的成長來到三歲九個月,知能、技能、情感及與外在人事物的關係連結都蓬勃地發展著,對於充滿著新奇樂趣的學校生活也期待極了。每到週末就會問:「今天是星期幾?是星期天嗎?」,若答是,他們就會說:「喔耶,太棒了!明天就可以去上學了」。想來,我要感謝學校、讚嘆老師,將學習氛圍營造地讓孩子們如此地有興趣、動機投入參與。

然而,就在一切看似平和快樂的氣氛中,最近一個月,我發現好像有什麼不同了。

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

成長 — 失落中看見希望





週末晚上,按慣例由我陪伴睡前時光,孩子們和我分享著學校生活,原本以為只是個溫馨親子時光,但竟出現觸動我內心的震撼對話。

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

我流下的淚,你沒說的話





兒童精神分析大師 溫尼考特(Winnicott)在 <塗鴉與夢境> 一書中提到:「唯有健康的孩子,不論男女,才會是截然不同的個體,各有各的獨特樣貌。生病的孩子表現出來的模式都很雷同,其病勢的程度經常可以由病態模式的僵化程度來測量。」


雖然過去隱約有感,但直至今日我才深刻體認到這句話,大師就是大師,在四、五十年前就如此精準而有洞見地指出。

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

學習心得:精神分析取向兒童心理治療





這一年來,因治療督導偶爾會以客體關係詮釋個案狀態,有別於以往的艱澀難懂,我開始能對詮釋的經驗有所體悟,也因此對於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感到興趣。然而,對於理論我是全然不熟悉的,這次有幸,看到以精神分析取向的兒童心理治療工作坊,當然是立刻報名!

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

媽媽,我的雞雞緊緊的 — 難以啟齒的性教育,我該怎麼說出口?(下)





性教育的範圍,比你想的多更多 


回想自己國中時所學的性教育,不外乎是解釋生殖器官構造,如陰道、陰莖、子宮卵巢、睪丸等,以及青春期的改變,如月經、夢遺等。高中後大概也只多了教導避孕方式,如保險套使用,但其實性教育涵蓋的範圍,比這些更多、更廣。

媽媽,為什麼你沒有小雞雞? — 破除迷思,性教育其實比你想得更早開始(上)





4歲的明偉跟著媽媽來到診間,媽媽迂迴了許久才不好意思地說出,對孩子頻繁自慰的行為感到擔憂,明偉在旁開心地畫畫,全然不知道媽媽的擔憂。

12歲的哲浩,喜歡被同學崇拜,與班上一位女同學關係親近,某次在同學鼓吹下與女同學輕觸嘴唇,學校與家長們嚴令禁止,並記過處分。診間裡,媽媽擔心著孩子會發生青少年懷孕的問題,焦慮不已。哲浩表情顯得無奈,不明白只是親一下,為何如此嚴重,對於媽媽的擔心一知半解。

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

孩子,你很勇敢不是因為你不哭



勇氣小卡(正面)


下定決心,背水一戰


舉家搬回南部,整理收拾和面對房子大小狀況已經疲於奔命,孩子們也面臨人生的大挑戰—上幼兒園。去年曾經挑戰過,但結果非常慘烈,今年下定決心背水一戰,慘哭依舊,但適應力果然隨年齡增長。


戰況激烈,心柔軟但志堅定


2017年6月18日 星期日

分離可以事先準備,但難過依然存在





難分難捨,因為愛


這兩天為了全力整理搬家,只好先帶雙寶回阿公阿嬤家暫住幾天。這一個星期來.他們都會不停問搬家的事,我們也反覆地說明,包括要回阿公阿嬤家暫住,他們都說「好」,還交代要打包哪些玩具。但等到我們真的要搭車時,雙寶又哭鬧著要一起回來...

在返家途中與老公聊天,老公感到不解地說:不是好幾天前就不斷預告了,而且阿公阿嬤也很常照顧他們,孩子也都笑著說「好」,怎麼分開時,又反悔哭鬧?

我聽完,溫柔而堅定地看著老公,說:當然是因為,他很愛很愛你阿!

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

[ 新思惟 ] 個人品牌工作坊心得:個人品牌經營之路,你準備好了嗎?





報名動機


最初接觸新思惟課程的其實是我先生,因為所費不貲,那時還對先生頗有微詞。直到去年,陸續接觸簡報及網路相關課程,我更深刻地體會到我們所處的時代中網際網絡的關鍵角色,於是開始著手撰寫一些與心理專業相關的生活大小事,在臉書與好友分享。

臉友們正向的回應,讓我有繼續做下去的動力,過程中也因緣際會地認識了更多在網絡世界中發光發熱的心理夥伴。我們都有著相同的目標,就是希望讓心理學被大眾看到,與大眾產生連結,最終透過影響力,增進大眾心理健康。

為了實踐目標,在先生的鼓勵與支持下,我參加了人生第一次的新思惟課程—個人品牌工作坊,而且強烈推薦想要建立網路個人品牌的朋友,報名課程。

[ 憲福育創 ] 媽媽MBA超有感心得





媽媽為何而來?


孕期的不安


結婚後不久,我很幸運地便懷孕了,更驚訝地發現竟然是一對雙胞胎,當我還沈浸在為人母的喜悅中,便開始因密集子宮收縮致子宮頸變短而住院安胎,沒想到這一住就是快4個月,生活變成整日躺床,24小時不間斷點滴注射安胎藥。

但是,最折磨我的並不是身體和生活上的不適,而是我身為母親對孩子健康的擔憂,我每撐過一天,晚上都會祈禱感謝,每天張開眼,又忍不住擔憂撐了這麼久是否仍會功虧一簣,雖然還是早產一個月(36週出生),幸運地一切平安。

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

媽媽心中,最難也最美的拼圖





從談心時間,窺見孩子內心世界


某晚老公值夜,晚上睡覺時,檸檬哥很喜歡枕在我的肚子(或身上),不許我離開;金桔弟則自己抱著小熊躺著,偶爾滾來我身邊講幾句話。

金桔:爸爸為什麼去工作?
我:爸爸要加班,今天媽媽陪你們,明天還要送你們去上課
金桔:那爸爸會來接我們嗎?
我:會啊,你們下課時爸爸就去接你們,如果爸爸沒空的話,就是媽媽去接

2017年6月5日 星期一

孩子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:你扮家家酒了嗎?





充滿著各式家家酒玩具的遊戲區,孩子們玩著超市收銀、煮東西之類的遊戲

男孩端著小鍋子,喚著媽媽「我煮好玉米筍了,你摸摸看有沒有燒燒(台語)」,媽媽配合地伸手摸一下,迅速收回「哎唷,燒燒也,要小心一點」。男孩表示知道,仔細地將小鍋子端到桌上,安置小熊玩偶坐椅子,張羅飯菜,叮嚀著「不能用手抓食物喔,長大了,要練習用湯匙」


情緒教育第一步 — 把情緒說出來





 一直以來,我和許多心理同業都很重視情緒教育,當中的第一步,就是把情緒說出來(情緒指認或命名)。

2017年6月4日 星期日

面對成長必然承受之挫,情緒教育從我家做起





今年年假約一個多星期,開工後,小孩比大人更blue,早上哭喊著不要去保母家
,晚上回家不配合指數暴增
。那陣子我身體不適,多交由老公處理
,搞得老公也忍不住抓狂,情緒易暴衝。由於金桔弟很黏爸爸,對爸爸生氣的反應也更大。

當晚,陪孩子睡覺時,躺沒幾分鐘金桔弟就嚷著要找爸爸,原本我想像平常那樣,聊聊今天的生活,感覺孩子仍然很糾結,就算爸爸兇他卻反而更黏,心想他也許是不安。

想提升孩子配合動機,你不能不知道的事





之前網路有個跟教養有關的熱烈討論話題,拜網路之便利,大家可以輕易地交流彼此想法,除了文字,甚至影音。我曾看過一些親子互動實境分享,有的真令我膽戰心驚,像是利用某故事壞人主角嚇小孩,要小孩收玩具,結果孩子因為害怕迅速收好,家長卻還是將「壞人」講出來,孩子立刻變臉嚇哭,家長覺得孩子反應有趣,甚至笑出聲,底下留言串盡是「好可愛、我也要學起來…」。

雖然教養沒有絕對的答案,每個孩子氣質不同,每個父母因為性格、成長背景形塑出的教養風格也不同,適合彼此且雙方都能感到自在就好。但是,從臨床心理學的角度,在教養上的確是有些大方向可以依循的,而在這些原則下仍然可有許多彈性運用,本篇跟大家分享提升孩子配合動機的四個原則。

愛別人,也要愛自己





睡前閒聊,打中我心


某晚,與孩子睡前閒聊,孩子的一句話,讓我很有感觸。他們倆一左一右地躺在我兩側,滾來滾去 一陣子~

弟:(輕喚)媽媽
我:嗯?
弟:(輕喚)媽媽
我:我在啊,陪你們睡覺
弟:(輕喚)媽媽
我:嗯,你是不是想跟我說 你愛我?
(孩子一直叫喚,但也沒有要做什麼,我想是撒嬌吧)
弟:對啊
我:(覺得被愛)
弟:那…你愛我嗎?
我:當然愛啊
弟:那你愛哥哥嗎?
我:當然也愛囉
弟:那你愛爸爸嗎?
我:也愛啊
弟:那……你愛你自己嗎?
我:(被打中了)當然,我也愛我自己

為何舉證報導常未經查證?—常見且易犯的心理學謬誤





前陣子,有個吵得沸沸揚揚的新聞(關於有沒有給小孩穿外套),重創了一個家庭。有些媒體報導,常讓我聯想到驚世連續劇內容—違背常理,毫無實證,聳動為上。

以往就發生過許多類似事件—事實與標題不符,從舉證人到媒體,乃至於大眾輿論,經常犯了一種心理學的謬誤—「基本歸因謬誤」(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)。

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

用對方法,與孩子一起搭乘大眾運輸,不再擔心受怕






因為身處後山,從雙寶快1歲開始就帶著他們搭乘過火車、高鐵、捷運及飛機。單次乘車時間最長達連續5小時;單次旅程中轉乘運輸種類最多達3種;一個月內搭乘次數(含來回)最多達6次(每次乘車時數至少2小時)。

從最初的皮皮挫,到後來,東西越帶越精簡,心情越來越輕鬆。只要掌握 「知。天。命」 三原則原來,攜帶孩童搭大眾運輸,也可以好~自~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