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

[ 憲福育創 ] 媽媽MBA超有感心得





媽媽為何而來?


孕期的不安


結婚後不久,我很幸運地便懷孕了,更驚訝地發現竟然是一對雙胞胎,當我還沈浸在為人母的喜悅中,便開始因密集子宮收縮致子宮頸變短而住院安胎,沒想到這一住就是快4個月,生活變成整日躺床,24小時不間斷點滴注射安胎藥。

但是,最折磨我的並不是身體和生活上的不適,而是我身為母親對孩子健康的擔憂,我每撐過一天,晚上都會祈禱感謝,每天張開眼,又忍不住擔憂撐了這麼久是否仍會功虧一簣,雖然還是早產一個月(36週出生),幸運地一切平安。


產後的掙扎


產後半年,我開始思考何時該返回職場,我是個對於自己專業有熱忱的人,總擔心離開臨床工作太久會生疏、脫節,跟不上同儕、被淘汰的擔憂無時無刻跟隨著我。

然而,又因知曉孩子嬰幼兒期的親子依附關係是影響未來人格的關鍵,在沒有人隨時支援下,很擔心貿然去工作,會落得家庭與工作兩頭空。

我就這麼在工作、家庭間拉扯拔河,直到去年才重返職場,而也正因為這艱困的兩難,促使我想參加這次課程,聽聽這些媽媽講師們是如何走過這些困難的選擇,在工作領域發光發熱。 


那些媽媽們教會我的事

張怡婷(Eva)與吳淋禎講師


張怡婷(Eva)講師分享她兼顧工作與母親緊湊生活的高效資源管理的錦囊妙計,「縮衣節食」法— 縮(蒐):先蒐集待辦事項,善用工具記錄,並明確記下具體第一步。

衣(依):依照自己的能量(專注力)狀態,配合執行相對應的耗能事項。節(解):將高耗能的事項,拆解成小事項,決定步驟順序並且設立期限。食(時):最後依序排入時間表。

媽媽常常有種CPU快燒壞的感覺,此計無疑是在媽媽大腦內安裝Dr. Cleaner,清空記憶體,來處理更重要的事。

同樣是醫療人員的吳淋禎講師,20幾年的臨床經驗,藉由那些生老病死的媽媽故事與她生命的轉折,提醒大家要記得「停下休息,看看生活,聽聽心聲,以及珍愛自己」。 


王櫻憓講師


王櫻憓講師分享的媽媽事業心、接受每個選擇,也讓我心有戚戚焉。時至今日,媽媽(女性)仍是被社會期許的照顧家庭主力,承襲著這樣潛概念,即使滿心想在事業衝刺,內心仍會因內疚感而隱隱作痛,難以平靜。

櫻憓的兩難情境真實地反映了我一路走來的心情,從認知到你有所選擇(主控權),理性分析與感性判斷,勇於行動表達,不要委屈,處之泰然。

赫然發現,原來我也是朝著這個方向在努力,看到櫻憓這樣成功女性的代表,我的自信像吞了金剛大力丸,變得更強健有力。


嚴又文與余懷瑾(仙女老師)講師


整天課程下來,我的眼眶常是泛紅,甚至掉淚的,因為每位講師分享都令人為之動容,而嚴又文與余懷瑾兩位講師的分享更是牽動我心,我想那是因為我們都育有雙胞胎的緣故。

又文的第二胎是雙胞胎,產後的身體改變讓育兒變得更困難,我在產後因嚴重扳機指與媽媽手,真的經歷過孩子哭,我抱著他一起哭的處境。看到又文勇敢離開舒適圈而創業,讓適逢重新思考接下來生涯規劃的我,感受到支持的力量。

仙女老師(懷瑾)的溫暖,面對自己的孩子如此,面對學生亦然。母親對於孩子健康與成長的期待是自然的,仙女老師的「慢慢來,我等你」這句話說得輕柔如鴻毛,我聽起來卻是沉重如泰山。

因為那是經過許多次的挫折與傷心,以及不斷地自我調整,最後昇華成的關愛之心,總是能夠看到學生(孩子)優點與努力,果真最有溫度的老師,非你莫屬。


何佳蓉與蔡湘鈴講師


何佳蓉講師因為孩子而跨出個人好大一步,鼓勵媽媽們走進孩子的世界,帶頭一起做,更重要的是,別忘了自己母親仍持續對我們付出的關愛。

蔡湘鈴講師分享與青春期孩子的相處之道,生動有活力地帶領大家省思究竟有多了解孩子。青春期正值自我認同的風暴期,極力爭取發球權又常失控暴投,身為父母如何從過去指導型教練,轉型為引導型教練,實在是一大考驗。


媽媽說話有感染力,更有「說服力」


「媽媽」是最具代表性的特色


這次媽媽MBA課程讓台下學員時而會心大笑,時而感動落淚,整個過程很讓人享受。從心理專業的角度來看,各位講師們台上分享動人親身故事及調適歷程,台下學員也會回饋分享自己的經歷(我也是語帶哽咽的分享成員),彼此互相支持。

某種程度上來說,這還真有點類似團體心理治療,而當中貫串全場的就是一種被深深的同理-我(你)能感受到你(我)的感受,這樣的氛圍大概是「媽媽」這個群體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吧!

實現「說服」的心理歷程


演講(或任何形式的講說)其實目的都是希望透過傳達訊息,進而喚起行動,可以說是一種說服(態度改變)的過程。我想到以前在社會心理學課時學到的,由心理學家Richard Petty與John Cacioppo提出的「思考可能性模式」 (ELM,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)就把說服分成兩種路徑:「中央路徑(central route)」和「邊緣路徑(peripheral route)」。

當你提出一個論點,如果人們有較強的動機和能力時,他們會去仔細思考,分析你論點的強度,來決定是否要被你說服,這種說服過程就是「中央路徑」。 但如果人們的能力和動機較低時,則常根據主觀印象判斷,甚至容易被表面線索(如講說者的專業形象)給說服,而不願耗費心力分析,這種說服過程就是「邊緣路徑」。我們大概可猜出,走中央路徑的說服效果會較持久,甚至達到採取行動的可能。

那聽眾是怎麼選擇要用哪條路徑呢?決定因子有三:涉入程度(跟我有關嗎?)、論點品質(詳盡且易懂)以及講說者因素(可信度、相似性、吸引力)。

這次課程,以我個人為例,除了情緒被同理,感染力十足外,在說服力方面,高效管理是我迫切需要、息息相關的(涉入程度高),且所有講師們表達內容都具體又清楚(論點品質強),再加上各個都事業有成(可信度高),才貌兼具(很有吸引力),當中還有同為雙胞胎媽媽的講師(相似性高),說服力簡直破表。


結語


感謝憲福育創(憲哥、福哥)及各位講師們的用心,真心推薦給還在媽媽之路上迷惘徬徨的你,相信你能在課程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,相互支持、成長,一起朝向偉大的(母職)航道前進。